家人聚餐  

  週末是回家吃飯的日子,看到滿桌飯菜心暖暖,除了有香煎土魠魚,還有茶油孜然雞、酸菜白肉、煎明蝦、燙番薯葉,配五穀米飯。豐盛美滿,營養健康!聽到老爸老媽招呼我們快來趁熱吃飯,感觸良多。

  為什麼要趁熱吃?我心裡很明白。


煎明蝦   
  不管過節團聚,還是平常回家,吃飯時大家總會聽到熟悉的招呼:「來來來,趁熱吃!」無論擺在眼前的是滿桌佳餚,還是一碗豬油拌飯,心裡總是溫情滿滿。這幅畫面很溫馨,不過更多時候畫面不是這樣,而是我們正定在電腦前打寶推王、看FB,或是種在沙發上看蘋果、康熙,不然就是回家前已經先吃了鹹酥雞,總之對廚房傳來的來吃飯趁熱吃若非相應不理,就是以好啦等一下敷衍帶過,然後心裡直嘟囔:「倒底幹嘛一定要趁熱吃?」

 

燙番薯葉   
  這是個好疑問,其實人的食道黏膜最多只能承受50到60度的溫度,吃太燙的食物很容易受傷。所以,不要趁熱吃,等食物冷一點再吃不正好?問題是,食物的味道與香氣需要透過熱能去激發,本該熱食的食物一旦冷了,不但色香味減損很多,口感也會變差;如果吃太冰的食物則更糟糕,黏膜會受傷,同時對胃不好,因為要花更多的能量消化。

 

酸菜白肉   
  既然太熱會燙,太冷難吃難消化,那麼將食物保溫起來,讓它不冷不熱不就好了?如果想要提高拉肚子的機率,這不失為一個可靠的辦法,因為吃起來不冷不熱的食物大約就是30到40度,恰好是細菌孳生最快的溫度,保溫越久,細菌越多,除非一開始就沒有與空氣接觸太久。好吧!了不起不要保溫,冷掉了再加熱殺菌,如何?聽起來很方便,不過很多食物重複加熱會流失營養,加熱越多次,營養流失越多!

  怎麼吃都有問題,那到底什麼時候吃最好?

  不如,還是趁熱吃吧!當聽到廚房傳來熟悉的招呼時,就是食物最好吃的時候。其實從起鍋到裝盤,再夾到碗裡送入口中,食物通常早就不會燙了,非但不會燙,還熱得恰到好處,色香味美,營養豐富,尚未隨著時間與溫度變化而流失。

  除此之外,「趁熱吃」真正的意思是:為我們下廚的媽媽、老婆、情人或新好男人,花了許多心力思考菜單、買菜、備料、清洗鍋碗瓢盆,忍受油煙,最後奉上滿桌熱騰騰的愛心,期待我們放下手邊的事情,在最佳賞味時刻,好好坐下來,將飯菜吃光光。他們希望自己最在乎的子女、愛人、朋友吃到最好吃,最營養,最衛生的食物。

  所以,不過就是吃飯,早點吃和晚一點吃有差別嗎?先看完電視或讀完小說有影響嗎?

  有。太習慣有人為自己做飯,就會忘記「趁熱吃」不只是呼喚、叮嚀,更是期待,應該要用快快來吃,趁熱吃,用力吃光光來回饋他們的付出。

  有時不一定是滿桌飯菜,可能只是放學下班時的一盤肉燥麵,

肉燥麵   


  可能是宵夜的一鍋貢丸湯,

貢丸湯   

 

  也可能是身體不舒服時的一碗烏骨雞麵線,
烏骨雞麵線   
  趁熱吃吧!

  裡頭都是愛心與期待。


無論何時,吃完記得洗碗。   

  (還有,吃完要洗碗啊!)

 

arrow
arrow

    文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