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飢餓遊戲》首部曲電影海報  

   高壓統治十二個區域的都城,每年舉辦一場殘酷無比的《飢餓遊戲》,強迫各區貢獻青年男女在競技場內互相廝殺,作為都城居民娛樂之用。各區人民積壓的怒火一觸即發,只等待一隻燃燒的學舌鳥出現……

 (屬於情節至上的小說,自然不會在文章中透漏劇情,請放心閱讀。)

《飢餓遊戲》首部曲:飢餓遊戲 《飢餓遊戲》二部曲:星火燎原 《飢餓遊戲》三部曲:自由幻夢  

書名:飢餓遊戲三部曲(飢餓遊戲、星火燎原、自由幻夢)

作者:蘇珊.柯林斯(Suzanne Collins)

譯者:鄧嘉宛

出版社:大塊文化

   雖然我向來對生存遊戲類的文學作品和電影興趣缺缺,看得不多,但單就小說的觀點,《飢餓遊戲》三部曲無疑是佳作中的佳作,即便諸多情節早已預料,心中仍迴盪不已,不是因為血肉模糊的畫面、善惡本質的思辯、人性殘酷的試煉、真情假愛的莫辨,加上無止無盡的衝突形成的巨大張力,雖然那些正是阻擋我停止閱讀的眾多原因,但真正給我一記重拳的是故事隱而未宣的真理:「除了代價,我們所知的永遠不是真相的全貌」。人類一切誤解、仇恨、愛慕、忌妒、懷疑由此而生,信任與忠誠其實皆建立在不完全的認知基礎上。儘管沒有堅實的依據可供判斷,「我們卻永遠都有選擇,而唯一可以確信的事物,正是我們已付出的代價。

 《飢餓遊戲》首部曲電影海報  

真相與信念

  「最高明的騙術,就是九句真話夾雜一句謊話。」金庸《鹿鼎記》裡的騙術高手韋小寶這麼說。若真話代表真實的訊息,而謊言是無法辨別真假的訊息,我們其實從來不曾獲知真相的全貌,因為我們對於真相的認知,就是眼睛所見、耳朵所聞,但是見聞難免有限,空白之處僅能以想像與推論補足,而想像與推論,距離真相總是有段距離,就像書腰的文案與電影預告片經常和實際內容天差地別,唯有付出的鈔票不會騙人。

  故事中包含主角凱妮絲在內的各方勢力,對於媒體的操弄發展到極致,為了生存與爭權奪利,爾虞我詐,所有在螢幕上呈現的影像、廣播的內容,甚至眼前的人事物,全都經過精心設計,旨在傳達操弄者的意念。無論在都城,在各個區城,在競技場,眼見耳聞都是真假混雜,涵蓋了情感、政治、軍事個層面,無法精準判斷到底哪裡暗藏凶險,到底是真情流露還是完美表演?明嘲暗諷我們身處的時代,民眾如何被淪為國家機器的媒體愚弄,甚至最後連表演者都假戲真做,製作人都相信自己製造的事實。真相,不過是信念的角力罷了。

 

選擇與代價

  就在讀者意識到這點的同時,這位任性頑固,叛逆易怒,身材一般,外貌普普,除了強壯敏捷之外,既不特別聰明,也毫無慧眼,完全違逆讀者對一位英雄的期待的主角凱妮絲,也發現自己處在一片混亂之中,真真假假無所依據,老是如棋子般被擺佈,身不由己,也對他人的悲劇無能為力。當然,因為她本來就只是個普通人,只是恰好被放置在英雄的位子上,被迫扮演英雄。幸好,她仍具備了一項英雄該有的條件:絕不向命運低頭。儘管勢單力薄,缺乏外援,難以辨明真相,仍堅持保有自由意志,做自己的決定,無論愚蠢或自私,她試圖製造不可能中的可能,而且她做到了。她的行為,給了其他人重要的啟示,其實每一人在每一個關頭都有所選擇,只是每一種選擇付出的代價不一,不是自己的性命,就是對方的性命,不是尊嚴就是恥辱,無論怎麼選都是賭注,而且不管選擇的對錯,事件的真假,做出選擇的代價都千真萬確,實實在在,不容迴避,難以逃離。死去的親人不能復生,染血的雙手無法洗淨,變調的愛情絕難挽回,扭曲的人性不可復返。

   作者巧心安排了各式各樣難為的情境,究竟要信誰?殺誰?愛誰?選誰?救誰?捨誰?恨誰?騙誰?不管怎麼選,都無法預知結果,只曉得付出的代價必定無比高貴。被迫生於《飢餓遊戲》國度中的主角們,如何能在經歷一場接著一場生死交關的心理鏖戰之後不身心俱疲,瀕臨崩潰?不在浴火重生之後,瘡疤滿身,在餘生隱隱作痛?這些換來的和樂安定,在沒有傷痕的下一代人悉數遺忘歷史教訓之後,又能維持多久呢?

    

  《飢餓遊戲》三部曲,作為成功的人性啟示錄,在閱讀的同時請別忘了,這也僅是人性真相的一部分,一如你此時閱讀的這篇書評:除了代價,我們所知的永遠不是真相的全貌。

   註:《飢餓遊戲》首部曲已拍成電影,即將上映,先來看看預告片如何吧!(當心,別把它看得太認真。



arrow
arrow

    文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